新華社北京1月6日電 題:中外游客的腳步,傳遞流動的活力與魅力
新華社記者謝彬彬
元旦假期剛剛過去,春節假期即將到來。隨著政策暖風勁吹,火爆社交媒體的“中國游”熱度不減,外國游客來華熱情愈發高漲,中國游客走出國門的“世界游”也延續強勁復蘇勢頭。出入境游熱潮涌動,不僅為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還有助于推動人文交流、感悟彼此文化、增進相互了解,不斷豐富中國與世界的良性互動。
國家移民管理局數據顯示,今年元旦假期中外人員出入境共計180.3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13.7%。其中,外國人18.5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33.6%。線上旅游平臺攜程近日發布的《2025年春節旅游市場預測報告》顯示,今年春運出境搜索指數同比增幅達51%,外國游客來華旅游訂單量比2024年春節同期增長203%。
中外游客更加熱絡的“雙向奔赴”背后是政策利好帶來的強大推動力。過去一年多來,中國的免簽“朋友圈”不斷擴容,目前已對54個國家實施過境免簽政策,并對38個國家試行單方面免簽政策。新加坡、泰國等多國也對中國公民實施免簽政策,熱切期待中國游客到來。數據顯示,2024年1月至11月,全國各口岸入境外國人2921.8萬人次,同比增長86.2%;其中通過免簽入境1744.6萬人次,同比增長123.3%。適用72/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來華外國人數量同比上升132.9%。“周五下班去中國”的話題一度登上韓國社交媒體熱搜榜,大批東南亞游客包機來中國東北感受冰雪奇緣。
2024年年底,中國還將過境免簽外國人在境內停留時間由原72小時和144小時均延長為240小時,同時新增21個口岸為過境免簽人員入出境口岸,并進一步擴大停留活動區域。更長的停留時間、更大的活動區域,一方面方便外國游客合理規劃行程,跨省多地進行旅游、商務等活動,更好體驗中國的地大物博和多姿多彩;另一方面輻射帶動各地共享旅游資源、形成規模效應,提升開放水平、發展外向經濟。
隨著越來越多外國游客來中國“打卡”,“中國游”版本也不斷“升級”。他們不再滿足于傳統旅游景點,而是深入街頭巷尾,感受煙火氣息,體驗民俗文化。到農村趕大集、到社區菜市場轉悠、在街角公園體驗晨練……外國游客不斷解鎖新體驗,一個更加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也通過他們的鏡頭讓更多人得以了解。不久將迎來申遺成功后的首個春節,廈門市和龍巖市近日聯合舉辦了“來廈門 到龍巖 過大年”暨“240小時過境免簽”主題文旅宣傳推廣活動,向全球游客發出熱情邀約;長沙、漳州等10座城市將舉辦“中國年味之旅”全球達人游中國系列活動,通過國際旅游達人向海外游客介紹各地文旅特色。
與此同時,中國游客的出境游也呈現目的地更多樣、體驗感更強、游玩更深入的趨勢。到馬來西亞馬六甲古城追尋鄭和的足跡,入住瑞士鄉村感受當地人的田園生活,在毛里求斯體驗帆船比賽……中國游客在探索世界的路上走得更遠,看到更多風景,收獲更多見聞。
旅游觀光的一個重要意義,在于打破交流障礙、改變原有認知,搭建起不同國家人民交往交流、相知相近的橋梁。無論是外國游客來中國還是中國游客去國外,都可以在異國他鄉的行程中了解對方的生活、習俗、價值觀念與行為方式,以更加包容的視角看待彼此差異,從而以文明多樣性的審美欣賞對方社會文化的活力與精彩。通過旅游等人文交流,有助于中外避免誤解、消除隔閡,增進理解、建立友誼,構建起更加堅實的民意基礎。哈薩克斯坦總統托卡耶夫近日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哈中簽署互免簽證協定,對擴大貿易往來、增進民間友好產生積極影響。哈薩克斯坦民眾得以從全新視角看待中國,親眼看到中國發展成為科技強國。在交往中,中國人民向哈薩克斯坦人民展現了友好情誼。
從馬可·波羅跨越萬里來中國,到明代航海家鄭和七下西洋,再到“地球村”里互相走動,人員往來始終是中外增進彼此了解、加深人民親近感的重要方式。走出去和迎進來,都是中國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生動寫照。“中國游”和“世界游”熱潮中,機遇在拓展,文化在交融,民心在連通,世界也因此有了更多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