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11月23日電 2024年11月21日,“綠”動煙雨山城“碳”尋新質渝州主題邊會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九次締約方大會(COP29)中國角舉行。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副司長逯世澤、宜可城—地方可持續發展協會(ICLEI)副秘書長科比·布蘭德出席邊會并致辭。
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副司長逯世澤在致辭中介紹到,重慶把“綠色+”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重慶市作為長江上游最大的濱江城市,地處三峽庫區的腹心地帶,踐行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戰略,有序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不斷提高碳排放強度削減的幅度,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同時,以重慶為代表的超大城市作為人口密集區和引領經濟發展的“發動機”,也面臨著更加嚴峻的氣候風險和挑戰。
重慶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劉芹在主旨發言中重點介紹了重慶積極推動超大城市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和應對氣候變化的實踐路徑。近年來,重慶市堅持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2024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產量超過39萬輛,重回中國汽車“第一城”。堅持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在國家低碳城市試點評估中排名全國第7、中西部第1;形成“1+2+6+N”雙碳政策體系,預計到2025年全市風電、光伏總裝機約370萬千瓦,年節約標準煤約124萬噸,可減少碳排放約454萬噸;碳交易累計成交5130萬噸、交易額超過12億元;“碳惠通”平臺,已登記181家企業,注冊用戶超過250萬人;“小巷公交”入選全國城市公共交通優先發展和綠色出行典型案例,中心城區實現生活垃圾零填埋、全焚燒。堅持主動適應氣候變化,不斷增強超大城市氣候韌性,建成數字氣象天樞、天資、知天、御天“四天”系統,實現氣象預警信息1分鐘、5分鐘、10分鐘內送到不同用戶人群。
賽力斯集團副總裁康波在主旨交流發言中介紹了重慶新能源產業發展成效,介紹了“光伏 + 造車”的零碳工廠建設新路徑。中國應對氣候變化戰略和國際合作中心就超大城市極端天氣(高溫、暴雨為例)挑戰與韌性城市建設作了主旨發言。
主題邊會發布了重慶江水源熱泵集中供冷供熱、新型儲能電站項目、悅來生態城、“碳惠通”平臺和以竹代塑等5個綠色低碳典型案例。發布了重慶“碳惠通”平臺3.0 版,新版平臺將形成相對完善的綠色生活場景體系、相對閉環的碳積分消納體系、個人碳賬戶權益系統,實現“用戶通、數據通、權益通”等目標。
此外,來自重慶市生態環境局、宜可城—地方可持續發展協會(ICLEI)、重慶華峰化工有限公司等機構和企業代表,圍繞超大城市落實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國家戰略進行了對話交流。
該場主題邊會由重慶市生態環境局主辦,吸引了來自中外相關機構、社會組織和企業界代表200余人參加了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