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祖祖輩輩住在大山里,搬遷前住的是窯洞,睡的是土炕,喝的是又咸又苦的窯水,走的山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買個東西來去幾個小時,家產就是一間窯洞、一臺電視機、一輛摩托車、幾袋種子。”
寧夏銀川市賀蘭縣洪廣鎮欣榮村黨支部書記、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高定成正與村民分享著自己的搬遷故事。
慶豐收,迎國慶,說變化,感黨恩。9月24日,在寧夏銀川市賀蘭縣洪廣鎮廣榮村、欣榮村,“幸福分享會”吸引了眾多村民。
2013年,西吉縣、原州區的萬名群眾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從干旱貧瘠的西海固山區搬到了幾百里外的賀蘭山下銀川平原,大力發展養殖、菌菇、紡織、食品加工、非遺文創等特色產業,婦女在家門口端上了就業的金飯碗,2023年底,欣榮村集體收入160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7580元。胡守科從西吉縣平峰鎮搬到欣榮村,一無所長的他成了欣榮村的保潔員和網格員,有工資拿、有事兒做。
譚雪勤是2014年從西吉縣馬建鄉搬到廣榮村,她成立了手工車間,組織20名婦女縫制皮包等手工藝品,成為了“巾幗創業”的帶頭人。馬正吉從西吉縣白崖鄉搬到廣榮村,他說現在大病有人幫,困難有人扶,種大棚還有專家指導。2023年,廣榮村集體收入達到109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64元。
現場,兩個移民村還組織百名老人品嘗“羊肉宴”分享“農民豐收節”的喜悅,縣文化館和廣榮村秦腔社團的“四季村晚”獻上了一場文化大餐,“搬出大山心敞亮”圖片展用搬遷前后生產、工作、住房、飲水、交通、教育、醫療、文化等方面的對比照片,展現了各族群眾有了好產業、好工作、好收入、好環境、好生活等和美鄉村的好日子。
近年來,賀蘭縣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榮譽的基礎上,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縣作為“五個示范縣”重點之一,明確“七個做示范、一個走在前”目標打造升級版,全面開展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七進”活動,著力實施“四大工程”“三項計劃”“六大提升行動”,舉辦“非遺過大年”“星空音樂節”“塞上火把節”“民族健身舞大賽”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培育了“賀蘭石榴云”“七好之家巾幗紅”“稻漁共生新空間”等一批示范品牌,推動了全縣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
(中國日報寧夏記者站 胡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