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月,美國財政部長耶倫訪華。此前,因美方炒作中國“間諜氣球”一事,令中美關系降至冰點,而耶倫當時的到訪,不僅讓中美破冰,也讓人們看到了兩國關系將持續改善的希望。
耶倫近日再次訪華,對于能夠取得多少成效,卻沒有抱有太大希望,因為自上次訪華以來,美國不斷加強對華遏制舉措,加之美國即將迎來總統大選,民主黨擔心此時讓共和黨抓住把柄,被人詬病對華軟弱。就耶倫個人而言,長期以來她都與中國經濟政策的制定者維持著良好的工作和個人關系,且一直致力于改善兩國經濟關系。但另一邊,美國國會不斷將經濟政策武器化,將涉華經濟問題政治化,給耶倫的工作造成重重挑戰。
耶倫此次為期6天的訪華之旅于本周二結束,滿滿的行程,說明她希望充分利用此次來華機會。我們期待,借助耶倫與中美兩國政界、商界和其他各界人士的交流,能夠增進彼此了解對中美經濟關系的擔憂,了解中國經濟政策的優先事項,了解“中國政府如何看待中美雙方經濟金融形勢,如何看待雙方已經采取和正在考慮采取的相關措施”。本周一,在北京舉行的記者會上,耶倫表示這將為美國政府制定經濟決策提供參考。然而,能夠提供多少參考,還取決于諸如耶倫這樣掌握了經濟、金融、貿易、工業和技術領域政策決策權的高級技術官僚,能夠在多大程度上不受美國國內黨派爭斗等外界干擾,得以獨立制定出改善中美關系的政策。
“對于中美關系的復雜性,拜登總統和我都看得非常清楚。”耶倫表示。作為一名資深經濟學家,她很清楚,這一“復雜性”不是源于中美關系本身,而是受到華盛頓內部整體反華政治氛圍的影響。自耶倫去年訪華以來,美國政府對中國企業、機構、大學、個人、投資、行業和技術的打擊日益加劇,因此,對于美國致力于“負責任地”處理對華關系的承諾,中國有了更清醒的認識。 美國針對中國實體多方面的限制措施,不僅損害了中方利益,也給美國及其他國家實體帶來了不良影響。
耶倫表示“美國不尋求與中國‘脫鉤’”,也表示“中美兩國經濟關系深度融合,全面分離對雙方來說都將是災難”,但她也清楚,美國政府聲稱“保護美國及盟友的國家安全”,僅僅是以此為借口,企圖用美國政府的意愿代替市場法則,“為美國工人和企業創造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并企圖消滅外資企業和技術。
盡管如此,在雙邊合作領域,美國并不會如往常一樣對中國指手畫腳。比如,美國干涉限制中俄之間正常的經濟關系,就不具備合法性。
對于中美金融工作組的組建和運作,美方部分人士小題大做,將其夸大成是美方致力于穩定中美雙邊經濟關系的成果。但這些人應該知道,破壞兩國長期以來交流和溝通渠道的,正是美國。如今的渠道,是為了溝通而溝通,不如此前的溝通渠道,涉及面更廣泛,運作也更流暢。
本質上,中美經濟關系應該是雙贏的。只著眼于選票的美國政客也應看到,要想推進美國工人利益,最好的方式就是與中國加強合作,且涉及的領域越廣泛越好。
本文編譯自《中國日報》4月10日社論
原標題:US election casts shadow over Yellen’s visit
出品:中國日報社論編輯室 中國日報中文網
編譯:曹靜 編輯:李海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