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系再現企穩跡象。應美國財政部部長耶倫邀請,11月8日,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啟程前往舊金山,對美國進行訪問。有消息稱,當地時間9日至10日,何立峰將與耶倫在舊金山進行會談。會談時間安排,也恰好在舊金山亞太經合組織財長會議開始之前。
據悉,11月9日至10日的會議,還將包含由中國財政部、央行與美國財政部在10月啟動的新經濟和金融論壇。
在與何立峰會面前夕,美國財長耶倫在美國《華盛頓郵報》上發表署名文章稱,美方尋求與中國進行“良性的經濟競爭”,而非讓兩國經濟“脫鉤”。“讓兩國經濟脫鉤將帶來經濟災難,也與我們的國家利益背道而馳”,耶倫在文章中寫道。
今年7月耶倫訪華期間,何立峰曾在北京會見耶倫。當時,由于美國不斷加碼對華科技限制措施,中美關系有所惡化,而耶倫訪華也意在嘗試穩定雙邊關系。除耶倫之外,包括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在內的一系列美國政府高級官員,也曾先后訪華。
一系列會晤期間的磋商,為如今中美關系的好轉勢頭打下了基礎。但如果以為僅靠當時的幾句精心措辭,就能讓中美關系輕易好轉,那無疑是錯誤的認知。由于過去幾年間中美雙方在貿易與科技領域,以及臺灣問題、南海問題上爭端不斷,對中美之間走向直接沖突的擔憂也在不斷加劇,因此,要消除緊張氣氛,驅散風暴陰云,必然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而從大局出發,又需要雙方為中美關系“加裝護欄”,管控分歧。因此,為保持溝通渠道的暢通,以避免誤解、減少誤判風險,中美也采取了一系列具體的措施。
當前,美方之所以采取了更為務實的對華策略,也是因為美方認識到,盡管美國的政策制定者們想方設法要與中國切斷聯系,但中美兩國經濟卻始終緊密相連。
正如經濟學家們所注意到的,盡管美國一直在尋找替代中國的采購與進口來源,但卻始終無法徹底避開中國,其以為可以替代中國的第三方,其實仍然是依靠著中國市場。
也正如中國領導人一再強調的,中美兩國共同利益遠大于分歧,中美合作,兩國和世界都會受益;中美對抗,兩國和世界都會遭殃。
中美雙方如今需要的,正是將共識轉化為實際成果,走出互利共贏、造福兩國之路。
本文譯自《中國日報》11月9日社論
原標題:Meeting can add more ballast to stabilize relations
出品:中國日報社論編輯室
編譯:涂恬 編輯:李海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