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統計局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制造業對湖南規模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88.8%,有力支撐全省經濟穩增長。
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基石。上半年,我省制造業運行回升向好,但市場需求不足、內生動力不足等問題有所顯現。如何激活制造業發展新動能?連日來,記者走訪企業園區、相關部門發現,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持續盤活優化現有資源,湖南制造業提質增效大有可為。
以“智”應變,驅動轉型升級
當前正值區域競爭你追我趕、產業發展日新月異的關口,湖南制造業企業紛紛將智能化轉型作為應對外部不確定性的關鍵路徑。
近日,長沙經開區“以市場化模式推進制造業智能化轉型新模式”成為自由貿易試驗區第七批改革試點經驗之一,這也是全國首個以“智能化轉型”為主題的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試點經驗。
長沙經開區2017年即提出“率先打造國家智能制造示范區”戰略目標。但是,園區不少企業面對智能化轉型趨勢,卻存在“不愿轉、不敢轉、不會轉”的難題。經過多年探索實踐,園區找到了破解辦法。
過去,企業數字化轉型要提前鋪排大量資金和專業技術團隊,難度大、門檻高。為增強企業轉型動力,長沙經開區一改過去傳統的項目申請模式:園區與企業簽訂項目創新合作協議,在約定好企業轉型技術指標、經濟指標(產值、固投、稅收)、推廣指標、個性指標等前提下,園區提前給予企業資金、政策支持,打消企業顧慮。
一手給支持,一手給“場景”。園區推廣一批小而精、模塊化的示范數字應用場景,帶動企業“看樣學樣”。湘江電纜在生產線上安裝5G+機器視覺質量檢測器,對電線產品進行實時在線質檢,讓瑕疵品“無處遁形”。這一應用很快在園區內引發示范效應,“5G+人工智能”場景已在開元儀器、頂立科技等多家企業落地。據統計,隨著園區內企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持續提升,園區的智能制造示范企業產值占規模工業總產值已超過85%。
邵陽拓浦精工智能制造有限公司打造國內首條、省內唯一可批量生產廚電的工業4.0柔性生產線,岳陽勁仔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魚類零食細分領域內智能制造規模遙遙領先……一個個工廠車間,智能化轉型蔚然成風。這些來自生產一線的變化,不斷夯實湖南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底氣與信心。
湖南制造業智能化轉型正迎來更多“政策包”。今年3月,湖南啟動“智賦萬企”行動,聚焦企業痛點需求,廣泛征集服務商、打造數字化應用場景,進一步降低企業轉型門檻。上半年,全省推動近5萬家企業上云、3896家企業上平臺,分別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62.3%、55.7%;主要工業互聯網平臺連接的工業設備超過700萬臺(套)。
集約高效,“舊巢”引“新鳳”
近年來,隨著湖南產業發展壯大,資源供給與需求矛盾逐漸凸顯,不少園區在發展中陷入兩難——一面是低效閑置的土地,一面是產業用地缺口,項目落地難、落地慢,影響營商環境優化提升。
資源高效配置和集約利用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指標。立足存量挖潛力,湖南一批園區著力做好盤活低效閑置資源文章,以強有力的要素保障為企業提質增效蓄積實力。
湘潭經開區長株潭新能源汽車產業城,一塊閑置5年的土地迎來“新生”:作業機械來回穿梭,一個現代化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顯露雛形。去年7月,吉利新能源商用車集團全新智能LCV數字化項目落戶,園區采取“社會投資人+EPC(承包方受業主委托)+市場化運營”模式,引進社會資本方及央企組建項目公司,成功盤活通瑞汽車閑置土地235畝、閑置廠房6.75萬平方米及梅花汽車生產資質等資產資源。據悉,該項目預計今年底投產,將進一步打通產業上中下游產業鏈,拉動上下游約500億元產值。
據了解,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湘潭積極開展產業園區低效土地調查清理,構建閑置土地和低效用地盤活利用長效機制。2022年,全市8個省級以上園區共清理出低效用地128宗、8118.91畝,完成處置3336畝。
盤活不同類型存量資產,需要找準原因、對癥下藥。“堅持‘分期分批、一企一策’處置原則,為企業量身定制不同的解決方案。”資興經開區相關負責人表示,針對因投資信心不足造成停建、停產的企業,園區主動對接,打消投資顧慮,助力企業重煥活力;對扭虧無望、長期停產的企業,發揮政府推動引導作用,或引導企業自主退出,或加大并購重組力度,推動閑置資源“騰籠換鳥”。截至目前,園區累計盤活“四未”(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未供、用而未盡)土地1194.7畝、非正常生產企業12家,預計新增產值50億元,新增稅收1.5億元。
來源:湖南日報
編輯: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