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陽市第五屆"燕歸巢 返家鄉"大學生實踐觀摩研學暨"高校學子瀏陽行"活動合影。
紅網時刻新聞記者 吳公然 實習生 米夢瑤 瀏陽報道
炎熱的夏季配上火熱的青春,讓全國百強縣瀏陽市有了新的熱度。
智匯瀟湘,才聚瀏陽。7月20日,瀏陽市舉行第五屆“燕歸巢 返家鄉”大學生實踐觀摩研學暨“高校學子瀏陽行”活動。活動中,來自全國90余所高校的180余名學子走進瀏陽的園區、企業、鄉村,近距離感受高質量發展的強勁“脈動”,體驗鄉村振興的泥土芬芳。
這是求才若渴的瀏陽與優秀大學生的一次雙向奔赴,更是建設青年發展型縣域的瀏陽敞開懷抱與青年人的一次熱情相擁。
參觀惠科光電。
青春打卡瀏陽,變“流量”為“留量”
“沒想到家鄉產業實力這么雄厚”“瀏陽鄉村的顏值很高”“瀏陽超過出了我的期待”……走進高質量發展現場、鄉村振興一線的大學生們,近距離接觸瀏陽后直呼很驚艷。雖然其中大部分學生是瀏陽本地人,但如此深入了解家鄉的機會并不多。
當天,液晶面板生產基地——惠科光電、大型綜合性食品企業——聰廚食品、非遺生態村——道觀沖、紅色旅游經典景區——王首道故居等標志性項目、企業、鄉村,留下了青春打卡的身影。
“今天的研學之行,幫助我把視野從書本擴展到更廣闊的現實世界。”來自清華大學的張天桐同學說,作為瀏陽人,親眼目睹了家鄉產業發展和鄉村振興成效,感到很自豪。同時,家鄉的繁榮發展,為年輕一代回鄉施展才干提供了廣闊舞臺。
在此次觀摩研學活動中,產業向自動化生產轉型、企業朝高精尖技術攀登、工業技術為食品生產賦能等見聞,在復旦大學張楚玨同學心里留下了深刻印象,讓她領略到瀏陽高水平、全方位發展的奧秘所在——立足科技民生,緊跟時代潮流。
瀏陽是花炮之鄉。在此次活動中,大學生們認識了各式各樣的煙花類型,了解了瀏陽煙花的歷史和發展歷程,同時對瀏陽煙花未來的發展感到無比期待。
團瀏陽市委負責人表示,此次活動通過走訪重點企業、非遺生態村、名人故里和社區,使同學們全面認識瀏陽、深度體驗瀏陽,幫助他們不斷明確未來的發展方向,把打卡瀏陽的“流量”變為參與瀏陽發展的“留量”。
打卡非遺生態村——道觀沖。
探索“1+4+N”模式,幫助大學生“成長蛻變”
記者從團瀏陽市委了解到,“高校學子瀏陽行”是瀏陽市第五屆“燕歸巢 返家鄉”暑期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之一。本屆“燕歸巢”活動立足于大學生成長開展了一系列創新探索。
為探索大學生實踐教育的新思路、新模式,團瀏陽市委創新制定青年大學生“成長計劃”,成立瀏陽市“燕歸巢 返家鄉”暑期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臨時團委(由實踐大學生擔任臨時團委成員),組織全體大學生通過“1+4+N”的模式開展社會實踐,幫助實踐大學生“成長蛻變”。
“1”即開展崗位實踐。團市委根據大學生的專業背景和個人意愿進行個性化崗位分配,大學生按照崗位要求完成所在實踐單位分配的工作任務。學員們將學到專業知識和技能,鍛煉溝通協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綜合素質和社會適應能力。
“4”即4次主題活動。4大主題活動分別是:高校學子瀏陽行、志愿服務活動、我為瀏陽代言、總結交流大會。通過參與主題活動,讓大學生親身感受瀏陽在產業發展、鄉村振興、科技創新等方面的成就,在積極參與瀏陽公益事業、文化傳播中,展示風采和才華,收獲友誼和成長。
“N”即N個自選活動。由臨時團委組織開展青年夜校、體育賽事、聯誼晚會等N個自選活動,這些活動從選題到策劃、執行和宣傳,全程由臨時團委負責。活動形式靈活多樣,富有創意,體現個性,滿足實踐大學生多元化需求,讓每位參與者都能在活動中找到自己的興趣,激發潛能。
近距離接觸瀏陽花炮。
5載青春之約,瀏陽與高校大學生“雙向奔赴”
實際上,自2019年正式啟動以來,瀏陽市“燕歸巢 返家鄉”暑期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已連續開展5年。活動實施“瀏燕歸巢”“筑巢引鳳”“金橋逐夢”三大行動,為高校大學生提供多樣化社會實踐機會,促進高校學子就業創業工作。
5年來,共有來自國內外245所高校的900多名大學生來瀏陽參與社會實踐。目前,團瀏陽市委正在探索建立“瀏陽籍高校學子聯盟”,為瀏陽籍大學生提供實習、就業創業服務,進一步拓展引才渠道。
同時,積極招募非瀏陽籍重點高校學子到瀏陽進行實踐鍛煉。今年招募的266名大學生中,非瀏陽籍48人,占總人數的18%。他們可享受免費入住人才公寓、一對一導師指導等一系列服務和保障。
此外,團瀏陽市委建立未就業大學生數據庫,組織線上線下招聘會,為未就業大學生精準匹配就業崗位。組織開展創業培訓課程、講座和研討會,幫助有創業意愿的大學生深入了解市場,掌握創業知識和技能。
團瀏陽市委負責人表示,經過5年的發展,“燕歸巢”項目已成為瀏陽的一張 “青春名片”,越來越多的高校學子通過該項目關注瀏陽、來到瀏陽、扎根瀏陽。該項目既為青年人帶來了發展機遇,也為瀏陽帶來了發展動力,實現瀏陽與高校大學生的“雙向奔赴”。
從歷年“燕歸巢”實踐大學生畢業去向數據來看,59%的大學生已進入企業、機關事業單位,35%的大學生選擇基層崗位,6%的大學生進行自主創業。他們職業規劃更清晰、返鄉發展意愿更強烈。
上述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團瀏陽市委將以青年發展型縣域建設為契機,進一步做優“燕歸巢”項目品牌,努力讓瀏陽對青年更友好,讓青年在瀏陽更有為。
(吳公然 米夢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