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制服丝袜精品久久100部,久久只有精品免费,成年无码按摩av片在线,亚洲国产中文成人久久综合

開展精細管護 提升森林質量

六盤山人工林是寧夏面積最大的天然次生林區。近年來,當地通過科學間伐、重塑林間生態、大數據動態監測等措施,探索出一條精細化管理的森林保護之路。

開展精細管護 提升森林質量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2023-02-24 09:13
2023-02-24 09:1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在固原市原州區六盤山山脊俯瞰水溝林場(攝于2022年7月)。

本報記者 秦瑞杰攝

核心閱讀

六盤山人工林是寧夏面積最大的天然次生林區。近年來,當地通過科學間伐、重塑林間生態、大數據動態監測等措施,探索出一條精細化管理的森林保護之路。

隆隆機械聲響起,壞死的油松、云杉被伐倒,陽光爽利地透出來。

不僅要讓樹木“種得活、吃得飽”,還要“有營養、長得好”。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原州區林業總場場長李卓介紹:2021年,寧夏啟動六盤山區森林質量精準提升項目,目前,在原州區項目示范區就有1.4萬畝森林完成精準提升。

精準修復,提升人工林質量

記者跟隨李卓走入原州區開城鎮的水溝林場深處,抬頭望去,以前過密種植的云杉、落葉松長成了直直往上的光桿桿,只有最頂頭的末端留著一小撮樹冠。云杉、油松原本碧翠的樹葉,也成了稀疏的灰綠色。

改革開放初期,固原市的森林覆蓋率只有1.4%,水土流失面積達76%。上世紀80年代,六盤山區開始了大規模人工造林活動。出于對綠色的渴盼,人們曾試圖通過增加造林密度來提升成活率,水溝林場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建設起來的。林間漫步,不時能看到一個窄窄的樹坑里長著三棵樹。“三棵樹爭奪一點點養分,要么全都枯死,要么枝葉稀疏。”李卓說。

過密種植不僅使樹木生長情況不佳,還讓整個林間生態系統都受到影響。樹木擁擠,林間的草和灌木沒有充足的陽光支撐生長;油松的松針落下去,鋪成厚厚的落葉“地毯”,腐敗后土壤酸性上升;偶爾有喬木、灌木的種子落到土里,卻沒有生長條件,林間生態就無法自然更新……水溝林場成林30余年,一片好林子成了枯樹林,李卓愁壞了。

“一棵樹正常的生命周期為100年—120年,如果種植過密,只過了40年—50年,功能就會逐漸消退。在森林覆蓋率不變的前提下,建議進行精準修復,提升人工林質量。”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總工程師徐忠是林木專家,他給李卓提了建議:“先試試‘目標樹及均勻伐’作業法,也就是間伐。”

林場先劃出了100畝試驗面積。試驗區的喬木密度,要從最大的每畝660株降低到每畝120株。確定需求后,研究員將其劃分出要進行間伐的最小作業面積——“小班”。之后,統計每個“小班”不同種類的森林林木數量,并根據各種指標測算后,確定需要保留的目標樹。

走過一座山腰,李卓指著坡上的樹林介紹——一片落葉松,每隔幾株,樹干上就釘有“M”字樣的標牌,這是間伐之后要重點關注的對象。未來長期管護中,要根據林木生長狀況,不斷對目標樹進行動態調整。這一過程將要持續10年以上。

“十四五”時期,寧夏將在六盤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實施森林質量精準提升20萬畝。如今,水溝林場的3.2萬畝森林已經有3700畝完成了間伐作業。林場里,間伐過的林地陽光燦爛。僅僅過去兩年,狗尾草、蘑菇就都長出來了,一片生機勃勃。抬頭望,油松枝頭掛著露水,正抽出嫩綠的芽。

優化樹種,改善林間生態系統

告別山麓,汽車駛入六盤山脈腹地,隨著海拔逐漸升高,樹木也越發高大。六盤山深處的林場,一場“如何重塑林間生態、提升‘綠色’成色”的試驗正在進行中。

傍晚,山坳里天色昏黃,固原市涇源縣二龍河林場巡護隊隊長鄢小元點燃調配好的除蟲藥。煙霧在山林間彌漫,只過了10分鐘,便有蟲子從樹上掉下來。

“這是葉蜂,專吃松針,六盤山森林最大的蟲害。”鄢小元今年49歲,每年的6、7月份,他都要參與蟲害防治。“最嚴重的時候,幾乎每一棵松樹的松針上,都能趴著好幾只幼蟲。仔細聽,甚至能聽見它們啃松針的聲音。”他說。

蟲害泛濫,源于樹種單一。在改革開放初期開始的植樹中,為適應六盤山山地環境,油松、樟子松、青海云杉這些適應性強、生長快的“三棵松”被廣泛種植,成為六盤山喬木的主流。可單一也意味著脆弱,葉蜂蟲病、線蟲病等長期存在。

“防治病蟲害,就要改善林間生態,豐富樹種、形成‘喬、灌、草結合’的復合式生態體系是關鍵。”六盤山林業局苗圃繁育中心主任王華璽介紹。

繁育中心的苗圃中,只見諸多苗木爭奇斗艷。有著羽毛樣葉子的黃花楤木、近看葉片密密交織在一起的黃芪、花開像小銅鐘簇擁著的香莢蒾……“喬、灌、草生態體系的交織和建設,不僅可以防止樹種單一,更可以帶來觀賞價值甚至經濟價值。”王華璽說。

最吸引人的,還是有著紅色外皮、枝干健壯的紅樺。“在六盤山,白樺在闊葉林中占比大,而它的‘親戚’紅樺不僅病蟲害少,而且能在海拔2600米—2700米處生長,未來將成為六盤山喬木的有效補充。”王華璽說。

長期以來,六盤山林業科技人員致力于引種試驗、林木良種選育研究、容器育苗及造林等方面的科學研究與試驗,先后同中國科學院、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等知名研究機構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這樣的“優新樹種引種”已持續了多年,如今的六盤山森林公園景區入口的邊坡上,便能看到起伏如波的樹木:高的,是落葉松、遼東櫟、椴樹;矮的,是補植的栒子、忍冬等灌木。

智慧監測,實現森林精準管護

在密林中穿行5公里,鄢小元到達巡護打卡點。他掏出手機,熟練地打開“六盤山智慧林業”APP,填報附近林木的樹種、間距、生長狀態等信息。“巡林這么多年,沒想到我現在也能用上這種新鮮東西。”他說。

近百公里外的六盤山林業管理局,工作人員通過智慧林業指揮平臺可以實時監控。三維立體圖上,六盤山的地形地貌清晰可見,監測點星羅棋布,溫度濕度、植物種類、林木長勢等信息一應俱全。

2016年開始,六盤山林業局引入了無人機巡航和前端34套林火視頻監控系統,又增加了45個卡口監測和GIS森林資源自動化監測系統,形成了智慧林業全生態監控體系。

安占倉是六盤山林業局專業撲火隊隊長,但他的日常工作早已不是森林防火那么簡單。隨著森林精細化管護的推行,他早已對自然監測系統控制、樣方調查記錄、人機一體化巡測等熟稔無比。

“智慧林業系統通過‘人檢+技檢’相結合,網格化管理六盤山135.67萬畝的森林資源。未來,實現數據的科學化、精準化、應用常態化將是發展趨勢。”安占倉說。

“幾十年間,六盤山種了500多萬畝森林。原來我們的工作是‘七分造、三分管’,現在成了‘三分造、七分管’,森林撫育也不再僅僅是防火、種樹,還要看樹、守樹。”鄢小元說。

山林夕陽低垂,陣陣松濤起伏。“這片林子我守了28年,樹越長越健壯,管理也越來越科學,還用上了智慧系統。”鄢小元感慨:“都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我們做林業的,也要‘百年樹木’嘞!”

《 人民日報 》( 2023年02月23日 14 版)

(秦瑞杰)

【責任編輯:程爾凡】
中國日報網版權說明: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日報網:XXX(署名)”,除與中國日報網簽署內容授權協議的網站外,其他任何網站或單位未經允許禁止轉載、使用,違者必究。如需使用,請與010-84883777聯系;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日報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稿件來源方聯系,如產生任何問題與本網無關。
版權保護:本網登載的內容(包括文字、圖片、多媒體資訊等)版權屬中國日報網(中報國際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獨家所有使用。 未經中國日報網事先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給中國日報網提意見: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