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9月29日電 題:中國經濟如何構建“雙循環”?
記者 左宇坤
“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020年,中共中央首次提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p>
這是根據中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作出的戰略決策,是事關全局的系統性深層次變革,如何從全局高度準確把握和積極推進?
立足自身,暢通國內大循環
“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在于經濟循環的暢通無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只有立足自身,把國內大循環暢通起來,才能任由國際風云變幻,始終充滿朝氣生存和發展下去。”
他強調,“構建新發展格局,要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使生產、分配、流通、消費更多依托國內市場,形成國民經濟良性循環?!?/p>
34.8%——這是2022年一季度中國對外貿易依存度,這一數據在十幾年前曾達到67%;96.3%——這是2022年一季度內需對我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數據上升,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持續顯現。
一升一降之間,顯示著中國經濟由外而內的動能變化。當下,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經濟復蘇不確定性加劇,我們如何擴大內需?需著力培育完整內需體系,充分激發國內需求潛力,消費和投資穩定恢復,供需循環進一步暢通。
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市場雖大,卻“大而不強”:商品要素自由流動存在隱性壁壘,規則和標準體系建設有待進一步統一,地方保護現象仍然存在,等等。
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三次會議時強調,構建新發展格局,迫切需要加快建設高效規范、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建立全國統一的市場制度規則,促進商品要素資源在更大范圍內暢通流動。
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加快修訂,公平競爭制度機制日趨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深入推進,勞動力和人才流動渠道進一步暢通;首部現代流通體系建設規劃公布……“硬設施”項項落地,“軟環境”步步提升,持續為暢通國民經濟循環、形成強大國內市場保駕護航。
放眼全球,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
構建新發展格局,是與時俱進提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戰略抉擇,也是塑造我國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
但是,構建新發展格局,不是關起門來搞建設,而是要繼續擴大開放。
“新發展格局決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绷暯娇倳浂啻螐娬{,“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絕不是關起門來封閉運行,而是通過發揮內需潛力,使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好聯通,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現更加強勁可持續的發展?!薄爸袊鴶U大高水平開放的決心不會變,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p>
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就是要在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狂風暴雨、驚濤駭浪中,增強我們的生存力、競爭力、發展力、持續力?!?/p>
這十年,中國經濟總量占全球經濟比重由11.4%上升到18%以上,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總體上保持在30%左右;制造業增加值占全球比重從22.5%提高到近30%,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卻累計下降約34%。
中國不僅“賣全球”,同時也“買全球”、“惠全球”,讓中國市場成為世界的市場、共享的市場、大家的市場,為國際社會注入更多正能量。
如今,廣交會、消博會、服貿會、進博會等一系列國際經貿盛會形成強大矩陣,為各國共享機遇、擴大交流搭建了國際性平臺;21個自貿試驗區及海南自由貿易港,形成了覆蓋東西南北中的試點格局,“各顯神通”為高水平對外開放“探路”。
中國經貿“朋友圈”也越來越大。中國共建“一帶一路”的“朋友圈”擴至149個國家、32個國際組織;與26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19個自貿協定……
立足自身,持續釋放內需潛能;堅持開放,深度融入全球經濟。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構建新發展格局邁出新步伐,開啟高質量發展新征程。(完)
(左宇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