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9月6日版面截圖
朱友芳 鄭彩雄 長沙報道
十年前,臺灣藝術家關蘭陪伴丈夫到湖南祭祖,第一次看到株洲醴陵出產的精美釉下五彩瓷后,她驚嘆不已:“驚艷!我很快就愛上了釉下彩瓷的絢麗色彩。”隨后,關蘭在醴陵扎根,開設陶瓷藝術工作室,潛心研究和創作釉下五彩陶瓷藝術。
1953年,關蘭出生于香港的一個藝術世家,父親關保民是隔山畫派的重要傳承人,能書擅畫并工詩。受父親的影響,關蘭從小便喜歡畫畫,也跟隨父親學習如何制作瓷器,后畢業于國立臺灣師范大學美術系。
關蘭的叔叔關山月(1912-2000)是著名的嶺南畫派大師,他也對關蘭給予了諸多指導。畢業后,關蘭在臺北成立畫館及出版社,投入美術事業,推廣當代藝術,并且先后組織了100多場兩岸文化藝術交流活動。
創作中的關蘭。
從臺灣來到湖南醴陵十年間,關蘭創作了大量的釉下五彩瓷作品,并且和醴陵的山水人文建立了深厚感情,她的工作室在當地頗有名氣。
作為畫家,關蘭來到醴陵很快便掌握了陶瓷燒制技術和制作釉下五彩瓷的技能,潛心研究了醴陵釉下五彩瓷器的歷史發展。在創作中,她將隔山畫派的畫法與釉下五彩瓷結合,豐富了釉下五彩瓷的藝術語言和創作技法。
關蘭的老師林玉山表示,除學校專業知識外,家庭的熏陶也有助于她掌握眾多繪畫技巧,成就自己的藝術風格。
另一位著名陶瓷專家稱,臺灣畫家的風格和技巧尤其適合制作釉下五彩瓷器。“關蘭在醴陵的藝術創作有很大優勢,能夠充分展現自己的風格。她的創新和突破,賦予了釉下五彩瓷新的內涵。這也充分表明臺灣和大陸之間文化交流的共通性。”
關蘭表示,“醴陵陶瓷白潤似玉、彩透如虹,絢麗的色彩是它最大的優勢。”關蘭覺得自己與釉下五彩瓷的邂逅恰逢其時,目前醴陵彩瓷正處于蓬勃發展的階段。
關蘭創作的粉蝶櫻花鼓胸瓶。
在創作過程中,關蘭將嶺南山水畫派的小寫意花鳥技法融入瓷畫,同時她還提出了一種新的現代繪畫觀念,創造性地探究了瓷器繪畫制作的當代技藝,凸顯瓷器的色彩。其藝術效果典雅富麗、清新悅目,吸引了眾多藝術愛好者和普通觀眾。
兩年前,關蘭參加了在德國舉辦的一場瓷器展,她充分感受到了醴陵釉下彩瓷更使人印象深刻,絲毫不遜于其他國家出產的著名瓷器。
“就我而言,創作是最快樂的一件事情。在等待一件燒制好的瓷器出窖時,我總是滿懷期待,”關蘭說。
關蘭現在完全沉浸于醴陵釉下彩瓷的世界,她每年都會繪制幾十乃至數百個大大小小的作品。
去年,關蘭在長沙和廣州組織了四場釉下五彩瓷器作品展。與此同時,她還一直堅持致力于促進兩岸現代文化藝術交流。
關蘭稱,她將在醴陵繼續創作,希望余生都可以與瓷彩為伴,感受它的獨特魅力。
幾年前,關蘭的丈夫也來到了醴陵,擔任她的助手。“我很滿足,因為我每天都可以在舒適優美的環境中進行創作,醴陵的生活讓我可以沉浸在釉下五彩瓷的世界里,心無旁騖,專心創作。”關蘭說。
醴陵陶瓷生產歷史悠久,自漢代開始生產陶瓷。1915年,醴陵釉下五彩瓷榮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2008年,醴陵釉下五彩燒制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