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八連版截圖
“我非常敬佩他!”
“他是我的偶像!”
“他太讓人敬佩了!”
作為一名曾經的教師,當聽到從貴州省修文一中學生們口中的這些溢美之詞時,我略感驚訝。這些贊揚并不是對于當今的哪一位明星,而是中國新儒學的領軍人物——哲學家王陽明。
在明朝時期,王陽明因上書營救同事而引火燒身,被貶至貴州修文縣。在修文時,迫于條件簡陋,他以居山洞為生,而他的悟道與教學也從這里開始。
作為王陽明的悟道之地,修文縣多年來不斷致力于陽明思想文化的海內外傳播,對于中國文化的國際影響意義重大。
王陽明的思想對于修文的教育影響深遠。在修文一中,從初中到高中,所有的學生都需要學習王陽明的傳習錄。在這當中,他們不僅要學習情緒管理,培養自信,還要學會思辨與自我反思。
“王陽明在《教條示龍場諸生》中對弟子提出的‘立志、勤學、改過、責善’的要求,揭示了一個人提升思想道德修養的方式與途徑,對于今天學校教育守正創新、提高實效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修文縣教育局局長劉麗萍介紹說。
修文縣文聯主席李小龍則向我介紹了王陽明“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重要思想。
據我所知,良知是人們在內心里對于善的遵從并且時刻用來指導自己的行為舉止而不是向外求。
李小龍解釋說,“求得內心之理,并按照這個‘理’去行動,去體悟,去‘事上磨練’,便是致良知。”
此外,另外一個十分吸引我的理論便是“知行合一”。王陽明認為,我們的行為之所以會有錯誤在于受到私欲的干擾。剔除私欲,我們便可以回歸本心。
“知行工夫,本不可離。在王陽明那里,知就是行,行就是知,知道的理一定要與現實發生聯系才有意義。只知道不行動,其實還是不知道。”李小龍說。
我一直都相信人性本善,因此王陽明的思想與我產生共鳴。我也終于理解為什么我采訪的學生對他有著如此高的贊譽。
來自七年級的學生王唯一十分敬仰王陽明。他說:“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盡管身處困境,但是王陽明卻始終堅持自己的信念并且從未屈服于困難。這是我為什么如此敬佩他的原因。”
他的同學孫睿菱在一旁連忙表示贊同:“王陽明作為一名哲學家,他提出了知行合一的思想鼓勵人們立志篤行,他真的值得人敬佩。”(中國日報外籍記者 STEPHANIE STONE)
原文見5月25日中國日報八連版 英文鏈接:http://www.eguizhou.gov.cn/2021-05/25/c_6263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