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5月20日,美國參議院通過了《外國公司問責法》(Holding Foreign Companies Accountable Act ),旨在要求特定證券發行人證明其不受外國政府擁有或控制。
這項法案稱,如果“上市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ublic Company Accounting Oversight Board)在三年內被拒絕查閱外國股票發行商的賬目,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將禁止該公司在美國交易所進行股票交易。
筆者專門咨詢了從事上市業務的律師,該項法案如果最終生效,幾乎所有在美上市的中國企業都面臨退市的風險。考慮到公司和國家機密問題,目前中國在海外的上市企業是不允許國外的監管機構查賬的,除非個別特殊情況。根據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的數據,截至2019年2月25日,共有156家中國公司在美國交易所上市,價值1.2萬億美元,其中包括阿里巴巴,百度,京東等優質公司。
該項法案在一年多前由參議員John Kennedy和Chris Van Hollen提出。不過要成為法律,這項法案仍需由民主黨控制的眾議院批準并由總統簽署,才能生效。但美國參議院選在目前中美關系日益緊張的情況下通過這項法案,其背后的動因還是值得思量。
繼美國商務部再度升級對華為的打壓力度之后,美國參議院又通過旨在令中國在美上市企業面臨退市風險的法案,美國在強行“脫鉤”的路上越走越遠。雖然兩國完全脫鉤,既不易也不能,但作為選舉策略,美國鷹派政客是鐵了心要一意孤行了。
從中美貿易戰到現在美國由于疫情控制不力而瘋狂“甩鍋”中國,筆者有幾點感想:
其一、無論是政府、企業還是普通民眾都應該拋棄幻想,積極準備。
盡管“脫鉤”不是一劑良方,既不利于兩國,更不利于國際社會。但從目前的情形看,兩國間的張力遠大于合力,美方在這方面“功不可沒”。隨著美國大選日益臨近,目前的這種緊張局勢恐怕只會愈演愈烈。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貿易專家查德·鮑恩(Chad Bown)日前表示,從現在到 11 月,候選人都在競爭誰能對中國采取更極端的立場,而他們在選舉后對北京的政策將越來越趨同。顯然,“老大”對于“老二”的全面遏制政策不會因為當政者的變化而變化,這個趨勢恐怕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都會持續。
無論是對華為的打壓升級,還是對于中國在美上市企業的退市威脅,美方目前采取的措施都是“殺敵一百,自損三千”的招數,但美方仍勢在必行,可見美國意欲打垮中國這個戰略競爭對手的決心。對于這一點,我們必須有清醒的認識。
“冬天來了,你就要準備棉衣。不能因為自己喜歡夏天,就一廂情愿地‘不許冬天到來’。”這是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翟東升談“中美脫鉤并不可怕”時的生動形容。中美之間正在進行的“脫鉤”,有美方自身的戰略考量,但如果做好準備,一定程度的“脫鉤”對中國并非全然是壞事。就拿此次的法案來說,在美上市的中國企業很多都是優質的科技型企業,具有很好的成長性,也給美國投資者帶去了豐厚的回報。如果回到香港或者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對于國內投資者也算是一個好消息,不是么?
其二、不破不立,危中有機不是一句空話。我們應該把握時機,努力發掘新機遇。
實際上,很多企業對于中美間的關系已有了自己的預判,并已早早開始著手準備。比如阿里巴巴,這家電商巨頭去年11月26日正式在香港交易所掛牌上市,成為首個同時在美股和港股兩地上市的中國互聯網公司。近期,京東香港二次上市進程已臨近,最快于6月初啟動招股,預計6月18日掛牌,成為阿里之后又一家回歸的中概股巨頭。而眾多優質中概股的回歸也使得香港證券交易所有可能超越美國納斯達克,成為世界第二大證券交易所。
在政府層面,即使在疫情期間,資本市場的改革措施也密集推出,新一輪資本市場改革開放的力度可謂前所未有。3月1日,修訂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正式生效。作為資本市場的根本大法,這次修訂是《證券法》實施20年來最重要的一次修訂,全面注冊制改革的大幕也正式揭開。新《證券法》正式施行不久后,創業板改革在4月份啟動,證監會就創業板改革相關的四項部門規章公開征求意見。
而在疫情輿論戰中,面對美國抗疫不力卻毫無依據,甚至前后矛盾的瘋狂“甩鍋”,越來越多的世界民眾正對這個全球第一強國感到失望。美國商業內幕網站 20 日刊登了一篇題為《歐洲正在放棄特朗普、疏遠美國轉向中國》的報道,文章稱:隨著歐洲國家愈發將中國視為未來的全球領導人,特朗普領導下美國在國際舞臺上的地位正在削弱。最新民調顯示,特朗普任下,歐洲人正在疏離美國,自新冠病毒大流行以來,歐洲主要國家對美國的公眾好感度正在下降。
最后,再補充一句,打鐵還需自身硬。咱們中國企業自己也得爭氣,像瑞信咖啡這樣授人以柄的例子還是越少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