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5月17日電(記者 張之豪) 2018年5月19-20日,中國科學院第十四屆公眾科學日將在全國的120個院屬單位舉辦,本次活動的主題為“科技創新 強國富民”。屆時,一大批國家重點實驗室、植物園、天文臺站、博物館、野外臺站、大科學裝置等將向社會公眾開放, 2000多名科學家將與社會公眾現場互動,超過50萬人次的社會公眾將參加活動。
本屆公眾科學日旨在向社會全面展示中國科學院近年來尤其是實施“率先行動”計劃以來的重大科技創新成果和重要科學進展,全面展現科學研究在服務國家發展、創造美好生活、塑造人類未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解讀社會熱點,弘揚科學精神,激發廣大公眾、尤其是青少年對科學的關注和興趣。
在本屆公眾科學日活動中,中國科學院各分院將充分發揮自身的區域性統籌作用,積極開展系列主題科普活動。如北京分院將以承辦公眾科學日新聞發布會為契機,于5月20日至6月30日舉辦北京分院首屆“科學傳播月”活動,組織開展科普創新大賽、科普志愿行、科普秀、科普講座等,力圖打造好北京分院科普工作品牌。研究院所和大學將圍繞公眾關心的社會熱點,組織院士和科研人員,通過講座、報告、公開課、現場演講等形式,與公眾面對面交流,為公眾打造一場科學盛宴。聲學研究所開放奇妙的“聲音博物館”,展示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的水下傳聲技術;武漢植物園策劃水生植物技能比拼大賽,現場展示400余種活體植物科學秀;昆明植物研究所展示奇異植物和種子,設置植物相關的動手實驗;計算技術研究所設置超級計算機模擬體驗,策劃了人工智能慧眼系列展出、組織觀眾自主編程并完成對抗游戲、好萊塢特效體驗和3D體驗活動;長春光機所將結合首個“國際光日”,邀請王家騏院士為中小學生主講一堂關于光學的“最奢侈基礎課”;高能所將開放正負電子對撞機和中國散裂中子源兩大“科學重器”的參觀并現場設置互動實驗觀測宇宙射線;國家天文臺開放亞洲最大的光學天文基地,帶領大家用2.16米的天文望遠鏡觀測太陽;地質地球所開放離子探針、納米離子探針、稀有氣體同位素等實驗室,開放隕石參觀體驗,并現場分享科學家的科研故事和成果;文獻情報中心將組織“公眾日開放日圖書展”、“中國古代數學成就展”、“科學人生·百年—院士風采展覽”,中國科學院大學以科學集市的形式策劃了“人人皆可玩科學”系列互動實驗等等。
此外,本屆公眾科學日還將舉辦系列專題科普活動。“校際百科知識競賽”將吸引包括中國科學院大學在內的京區18所高校積極參與。“SELF格致論道”將邀請歐陽自遠院士、吳國盛教授等著名專家學者以及王雪純、吳桐等藝術文化領域的杰出人士開展“思想的合奏”為主題的科學演講,并同步開展網絡直播,與公眾分享關于科學與藝術、文化的非凡見解。5月20日晚上的“科學之夜”將以藝術化的形式展示科學的魅力。
此外,中國科學院還將開展“線上公眾科學日”活動,通過新浪微博、知乎問答、網絡直播,讓更多社會公眾有機會參與活動。“科學大院”、“中國科普博覽”等微信公眾號將成體系地發布系列活動預告和參觀攻略,開通網絡報名平臺,優化公眾需求與資源提供的有效銜接。
中國科學院公眾科學日始于2005年5月。經過14年的發展,該活動已成為全國性的重要科普品牌活動,成為社會公眾了解科技進展、走近科學的重要渠道,成為激發青少年科學興趣、培養未來科技創新人才的重要平臺,為提升全民科學素質做出貢獻。
本屆公眾科學日由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局組織實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提供全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