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全國兩會上做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出,要深入實施《中國制造2025》,加快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應用,以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推動傳統產業生產、管理和營銷模式變革。把發展智能制造作為主攻方向,推進國家智能制造示范區、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深入實施工業強基、重大裝備專項工程,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推動中國制造向中高端邁進。
這已經是“中國制造2025”連續第三年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被著重強調。2015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中國制造2025”的計劃,2016年則是進入到了“啟動實施”的階段,今年則再次提出“深入實施”。
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科技創新的主戰場,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今后,中國將按照“中國制造2025”這一方案的部署,一步步由“制造大國”向著實現“制造強國”前進。
中國“智造”
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積淀,中國已是名副其實的制造大國,在500多種工業產品當中,中國有220多種產品產量居世界第一,但“大而不強”的問題仍然存在。
全國政協委員王鶴齡說,與工業強國相比,中國制造業的優勢主要還體現在工程機械、家電、電子消費品等模塊化架構產品,以及通信設備、高鐵、核電裝備等大型復雜裝備領域,但在需要前沿科技支撐的核心零部件領域,仍相對缺乏優勢。
就在兩年前,李克強總理曾就中國尚造不出“圓珠筆頭”問題提問“中國制造”,問出了中國制造的“尷尬”——能生產飛機汽車,卻生產不了小小筆頭。“圓珠筆頭之問”引起了人們對“中國制造”如何升級換代的思索。《中國制造2025》正是推動中國制造向中高端邁進的重要方案。
首先,中國制造要向中國“智造”轉變,邁向中高端。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強調要“加快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應用”、“把發展智能制造作為主攻方向”。
作為智能制造的重要載體——機器人,3月11日上午,工業和信息化部召開的就“推進實施‘中國制造2025’”有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中,副部長辛國斌特意對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做了介紹。
2016年,中國工業機器人產量已經達到7.24萬臺,同比增長了34.3%,產業規模日益擴大。下一步,推進機器人產業邁向中高端,辛國斌表示,第一是要推進創新。進一步整合產業的創新資源,推動建立機器人創新中心,提升產業創新能力。第二是要補齊短板。突破產業發展的瓶頸,重點支持機器人產業關鍵零部件質量及可靠性能的提升,進一步夯實產業發展基礎。第三是開展機器人試點示范、推廣應用。推進機器人在新興產業和傳統制造業領域的應用。第四是培育人才。進一步實施制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加大對機器人專業人才的培養力度,繼續辦好全國工業機器人技術應用技能大賽。
全國人大代表、浪潮集團董事長孫丕恕攝影 人民畫報 徐訊
全國人大代表、浪潮集團董事長孫丕恕表示,真正的智能制造,不是高級自動化,而是要以數據為核心,利用信息技術將數據作用在制造流程的每一個環節并產生價值,實現個性化、定制化、精細化的生產和服務。孫丕恕還指出,中國各級政府都在強化對“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行動計劃等的支撐服務,必然對數據中心和云服務平臺產生大量需求,為避免重復建設、促進平臺資源的整合應用,應從國家層面考慮合理化配置使用。
“智能制造是振興實體經濟、加快工業轉型升級的重要突破口。智能制造的發展,將有助于提升企業的生產效率和產品附加值,緩解我國制造業日益高企的人工成本問題,進一步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全國政協委員王鶴齡表示。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鄧中翰也指出,中國應高度重視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大力開發自主人工智能芯片并形成標準,讓新一代人工智能成為信息時代創新驅動的引擎,進而為經濟轉型升級提供加速度。
“中國制造2025”與眾不同
事實上,最近這些年不僅中國提出了“中國制造2025”的行動計劃,德、美、日、英、韓等國也均提出了自己的國家戰略,以適應并引領新工業革命的浪潮。其中的代表,就是2013年德國的“工業4.0”戰略。不過,“中國制造2025”并非是德國工業4.0的照搬和沿襲,而是中國國情的特有產物。
用一位專家的話來說,德國工業4.0的核心內容更加關注工業生產方式的“質的變化”,“中國制造2025”則是希望通過“互聯網+”的應用,實現結構的變化和產量的增加。
中國工業基礎薄弱,需要補課。若使用發達國家工業標準來衡量,中國很多企業現在還沒達到2.0,因而在推進我國工業化進程中需要循序漸進,需要補上2.0的課,還要推進“中國智造”。互聯網乃至物聯網恰恰是縮短連接鏈路的最有效手段。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內蒙古一機集團董事長白曉光也認為,“隨著新工業革命時代的到來,互聯網、物聯網、機器人等將推動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加速興起,從而重新塑造全球產業的競爭格局,這為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提供了契機。”
創新是必經之路
對于制造企業來說,是否能夠抓住轉型升級的機遇,創新是必經之路。“美國超過70%的創新源于制造業。中國也大體如此。提出制造強國,不是簡單扶持哪個產業,引領哪個技術,而是強調動員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激發創新,用創新帶動國家競爭力的提升。”工信部規劃司副司長李北光認為。
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主任王琛也認為,“從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可以看出國家對科技創新的關注和要求擲地有聲,改革創新不僅要在前端技術做大做強,更要體現在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上”。
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科技廳廳長周國輝 攝影 人民畫報喬振祺
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科技廳廳長周國輝則認為,作為市場真正的主體,企業是實現“中國制造2025”藍圖的主角。“我認為有志向的企業家應該做到以下幾點:培養自己的工匠主義精神,打造用戶體驗一流的產品;重視人才、技工的培養,提高員工的勞動幸福感;加強創新設計領域的交流合作,追求符合人性需求的產品觀。”
全國人大代表、杭州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后攝影 人民畫報 喬振祺
來自企業的代表,杭州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宗慶后則表示,將來要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從而把“中國制造2025”戰略落到實處,提高“中國制造”的整體質量和技術水平,加快我國企業的技術提升和轉型升級,使我國從制造業大國盡快向制造業強國轉變,在新的起點上推動我國實體經濟更好更快發展。
展望未來,在《中國制造2025》帶動下,中國制造業發展速度和質量必將顯著提升,逐步邁向中高端,為全球經濟穩定和增長提供持續強大的動力。同時,中國的發展也是開放的、包容的,在打造“升級版中國制造”的過程中,中國愿同世界各國分享轉型中經驗和成果,助力各國產業發展和升級,引領全球經濟朝著一體化方向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