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2月17日訊 (記者 張潔欣)國新辦今日就2016年工業通信業發展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表示,《中國制造2025》頒布實施近兩年時間,工信部取得初步成效。“1+X”規劃體系制定已經完成發布,共制定了11個配套的文件,來支撐整個《中國制造2025》的發展。同時,苗圩還透露了今年將繼續加大五大工程和重大標志性項目的推進力度,擴大試點示范城市的覆蓋面。
苗圩介紹,工信部在持續完善配套政策,聚焦五大工程和重點標志性項目,每年都制定一些目標,用重點突破來帶動全面推進,不斷達到2020年和2025年的階段性目標。具體成效表現為: 第一,五大工程實施效果初顯。在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方面,第一家國家級動力電池創新中心已經掛牌成立,國家級的增材制造創新中心的建設方案也已經通過了論證。與此同時,各省市還建立了19家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這個制造業創新中心解決的不是單個企業有能力去解決的關鍵技術,而是主要面向行業的共性技術突破,比如汽車行業,新能源汽車的動力電池,這就是個共性技術。電池技術的突破能夠帶動整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
在智能制造工程方面,開展了226個智能制造的綜合標準化試驗驗證和新模式應用項目,遴選了109個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經過初步摸底,這些示范項目生產效率平均都提高了30%以上,運營成本降低了20%以上。在工業強基工程方面,我們建設了19家首批產業技術基礎公共服務平臺,一批核心基礎零部件、關鍵基礎材料、先進基礎工藝的“卡脖子”問題得到了解決。比如說汽油機缸內直噴的噴油器總成、光纖里頭摻銩元素激光器、T400級碳纖維生產產業化、智能高速動車組制造的關鍵技術、差別化的纖維工藝生產技術等等,都已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在綠色制造工程方面,累計實施了57項高風險污染物的削減項目,組織了99家企業開展綠色設計的示范企業試點,推動了51家工業園區創建國家低碳工業園區。在高端裝備創新工程方面,高精度數控齒輪磨床、多軸精密重型機床、數控沖壓生產線等等這些產品,已經躋身世界先進行列。ARJ21支線飛機已經投入了商業運行,最近C919大型干線噴氣客機即將首飛,AG600水陸兩棲飛機也在今年之內要實現首飛,同時長征五號大型運載火箭、全球首顆量子衛星成功發射。
第二,重大標志性項目取得階段性成效。拿機器人舉例,我們成功研發了我國首款柔性復合工業機器人,并實現了年產50臺生產能力。機器人所用的三大件里頭,伺服電機、RV減速器、諧波減速器都已經實現了突破,并且批量進行了供貨,包括一些國外品牌的機器人上,也批量采購總成件。
第三,制造業和互聯網融合發展的效應明顯。去年國務院先后印發了《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關于深化制造業和互聯網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通過政策引導,融合效應日益明顯。前面我也講到了,我們數字化設計工具、流程管理信息化都已經達到了比較高的比例。
第四,質量品牌建設也取得了初步成效。通過一系列的工作,全行業累計樹立了251家品牌培育示范企業,首批參與產業集群區域的品牌建設試點有22家。
苗圩同時透露了今年的年度工作計劃,一個是繼續加大五大工程和重大標志性項目的推進力度。二是擴大《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的覆蓋面,今年準備再選擇20到30家基礎條件比較好、示范帶動作用比較強的城市或者城市群參加試點。三是實施新一輪重大技術改造升級工程,對傳統行業技術改造進一步進行鼓勵和支持。四是完善配套政策,在落地前期已經出臺的各項政策的同時,今年準備再繼續新推出一些新的政策。五是務實推進國際方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