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2月1日電 題:書寫實現人民發展權的新篇章
新華社評論員
發展是人類社會永恒的主題,發展權是一項不可剝奪的人權。通過發展消除全球性挑戰的根源、保障人民的基本權利,是改善人權的有效途徑,也是推動人權事業不斷進步的根本動力。
今年恰逢聯合國《發展權利宣言》通過30周年。12月1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發展權:中國的理念、實踐與貢獻》白皮書。白皮書從八個方面全方位介紹了中國作為發展權的倡導者、踐行者和推動者,以與時俱進的理念、日臻完備的制度、卓有成效的實踐在人權事業中取得的輝煌成就,深刻揭示出發展權對于保障和改善人權、推動人權事業進步的重要作用和重大意義,為在世界范圍內落實好聯合國倡導的發展權利提供了有益的中國經驗。
擁有平等發展機會,共同分享發展成果,使每個人都得到全面發展,實現充分的發展權,是人類社會的理想追求。中國有13億多人口,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不發展經濟,不首先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其他一切權利都難以實現。發展是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也是推動中國人權事業發展的根本。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從200多美元增長到8000美元以上,累計使7億多人擺脫貧困,占全球減貧人口70%以上,居民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6.34歲,醫療保障體系覆蓋13.36億人,全面實現選舉權的平等,建立了基層民主自治體系……中國的面貌、中國人民的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實踐證明,中國從實際出發,走出了一條適應基本國情、符合人民意愿、順應時代潮流的中國特色發展道路,為豐富和完善發展權理念、推動人權事業進步作出了重要貢獻。
實現人民的發展權,需要理念的正確引領。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發展是硬道理,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有力推動了中國人權事業進步。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明確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執政目標,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引領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持續取得新進展,廣大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把人的全面發展和潛能的實現作為人權保障的重要支點,既通過發展增進人民福祉實現人民的發展權,又通過保障人民的發展權實現更高水平的發展,形成相互促進、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為提高人權保障水平打下堅實基礎、注入強大動力。
實現人民的發展權,離不開制度的有力保障。小智治事,大智治制。無論是憲法以國家根本法的形式全方位確立和保障發展權,制定并實施一系列專門性的權利保障法律法規,還是在國家發展戰略中確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無論是在“十三五”規劃綱要中提出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還是大力開展經濟、文化、社會、環境等方面的專項行動計劃,中國保障人民發展權的制度體系架構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實現更加充分的發展權,永遠在路上。建立富有建設性、務實性、高效性和強制性的體制制度、戰略構建與政策措施,不斷釋放制度優勢和效能,就能為實現人民發展權提供可靠保障、開創美好前景。
人權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正如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發展峰會上指出的,“發展寄托著生存和希望,象征著尊嚴和權利。”實現更加充分的發展權,是中國人民的夢想,也是世界人民的夢想。讓我們攜手并進,以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通過為新起點,共同走出一條公平、開放、全面、創新的發展之路,讓中國夢與世界夢相互激蕩,共同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世界發展進步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