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抓住改革與創新,中國的發展才能如東風浩蕩、春潮澎湃
“創新發展理念首要的是創新。”5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上海代表團審議時,再次強調創新的重要意義,并鼓勵上海保持銳意創新的勇氣,“當好全國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而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創新”也可謂高頻詞,總共出現了61次。
成績來之不易,離不開創新之舉;未來潛力無限,更需要創新驅動。全年新登記注冊企業增長21.6%、國產C919大型客機總裝下線、工商登記前置審批精簡85%……回顧過去一年,流程優化激發創業熱情,發展新動能帶動產業增長,創新驅動實現技術突破。面向未來,從啟動一批新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到建設一批高水平的國家科學中心和技術創新中心,再到2020年力爭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0%,無論是適應經濟新常態還是落實發展新理念,都需要繼續向創新要動力。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不創新就要落后,創新慢了也要落后。”創新是發展的加速器、改革的方法論。有代表認為,經濟發展分生產要素導向、投資導向、創新導向、富裕導向四個階段,中國應盡快轉為創新驅動。“唯改革者進,唯創新者強,唯改革創新者勝。”唯有抓住改革與創新這一對“孿生詞”,中國的發展才能如東風浩蕩、春潮澎湃。
創新,需要以問題導向來破解深層次難題。居民和企業跑斷腿辦不成事,各種“奇葩證明”不勝其煩,不知扼殺了多少創新的種子。鑒于此,需要創新政府服務,推行“互聯網+政務服務”,實現部門間數據共享;針對跨境電子商務配送時間長、成本高、障礙多等難點,需要鼓勵創新商業模式,支持建設“海外倉”,讓電商企業真正走出去;充分調動民間創新積極性、激發年輕人的創業熱情,打造眾創、眾包、眾扶、眾籌平臺就是重要的機制支撐。老問題需要新方法,新問題要靠新思路,這才是政府要作為、會作為的關鍵。
創新,也離不開以科技為先導。有人曾測算,在航天科技上投入1塊錢,可以產出15塊錢,創新帶來的“乘數效應”由此可見一斑。如何在基礎研究領域作出大的創新,如何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取得大的突破,這既是習近平總書記對科技創新提出的要求,又是實現創新驅動亟待破解的問題。這就不難理解,一些代表委員、科技工作者在暢談科技創新時,為何一方面深感自豪,另一面也希望好政策能落到實處,例如把科研經費的“好鋼”用在“刀刃”上等。
創新,更需要在制度設計上著力、在機制建設上突破。“我國各種創新資源、創新要素分散。如果能夠通過體制機制創新,整合匯聚資源,將有非常大的‘創新供給側’潛力。”一些代表委員的熱議給人啟發,創新需要通過體制機制變革實現資源利用最大化。當然,制度創新不僅要完善基礎體系,圍繞難點、痛點、堵點實現“點點擊破”,也應該在配套制度如商事制度、金融開放制度等方面發力。從基礎出發,再到配套支撐機制,用“創”和“闖”來激活全盤,才能突破瓶頸。
“保持銳意創新的勇氣、敢為人先的銳氣、蓬勃向上的朝氣”,創新是一種理念、一種方法,也是一股子精氣神。站在新起點,面向“十三五”,正需要以創新添動力、增活力,用創新激蕩起發展的春潮。
《人民日報》( 2016年03月07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