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科技領域“彎道超車”典型】
2月的江蘇省江陰市,乍暖還寒,江蘇長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城東廠區卻是一片熱火朝天。無塵車間內,工人們正全副武裝操作機器進行著芯片封裝。現場負責人告訴,這條國際領先的生產線,產品合格率達99.95%。“雖然是淡季,公司1月份的產量卻達到同期新高,可謂逆勢走俏。”
從20世紀70年代瀕臨倒閉的晶體管廠發展成為國內最大、世界第四的封測行業排頭兵,江蘇長電科技的秘密何在?公司董事長王新潮表示,創新是長電科技蓬勃發展的生命線,“規模 技術 品牌”的領先優勢才能贏得未來。
封測技術,說白了就是給芯片“穿衣戴帽”,實現電子產品的輕、薄、短、小。然而,集成電路上晶體管數目每18個月增加一倍,性能提升一倍,而價格則降低一半,這被稱為電子信息業的“摩爾定律”。對此,王新潮感慨良多:不創新,毋寧死。
自2003年起,長電以“壯士斷腕”的決心調整了產品結構,當年,老產品大幅縮減,新產品片式器件擴能10倍以上。
2015年8月,長電科技并購了當時全球第四大封裝測試企業新加坡的星科金朋,成為我國封裝測試領域第一個實現“走出去”的企業。
“收購星科金朋,看中的正是他們在全球領先的先進封測技術以及高端客戶資源,而收購完成后,兩家合計專利將近3500項。”公司董事朱正義表示,創新不是一味悶頭求變,而是要將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相結合,始終緊跟國際先進技術發展趨勢。
集成電路封裝WL-CSP、TSV、SiP三大主流技術與世界先進水平接軌,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自主發明的FBP獲得了工信部發明專利金獎,在超小型器件上打破了國外技術“壁壘”……如今的長電科技,已建成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中國第一家高密度集成電路國家工程實驗室,坐擁位于中國、新加坡、韓國、美國的7處生產基地和6個研發中心。(光明日報 蘇 雁 光明日報通訊員 許學建)